基本描述 图片 鉴别特征 地理分布 生态习性 医学重要性 防制 文献 备注
竹鼠科Rhizomyidae 【基本描述】
查看:373  日期:2019/8/26 10:19:35
 

竹鼠科为中型啮齿动物。体形粗壮,吻短眼小,耳短但有完善而圆的耳壳隐于毛被下,尾短,少毛或近于裸露。四肢短,桡骨、尺骨和胫骨、腓骨分别有局部愈合。后足5,掌和趾宽长,爪短壮,略扁几成指甲状,善于掘土。适于长期地下生活。乳头4-5对。

颅骨粗壮近三角形。眶下孔极大,不在颧板内侧,全部横于颧板之上,其下缘多平直,宽度远大于高。板部分或全部与吻的侧壁融合,并明显向后上方倾斜。额骨短宽,呈薄片,位置与颅骨纵轴平行,后端与鳞骨额突连接构成粗而非常外展的颧弓。额骨眶间很窄,背面观不能遮掩两侧的腭骨。眶上脊发达,后到顶骨或颞脊,向中线合成直脊(sagitalcrest)或不愈合,最后与枕骨背缘成发达的人字脊,脊棱明显甚至锋利。上枕骨特化成枕板,极宽大并有乳骨部嵌入左右;外枕骨的副枕突明显向腹面延伸,加入枕板的腹外角构成完整的枕板。枕板平并向后成斜面以利发达的颈肌附着。枕颗发达,向颅底后延,突出厉害,致使颅基长超过枕鼻长。听泡大而扁,宽大于长。门齿孔小。下颌骨喙状突明显,垂直高举成三角形。在关节突外有大而显著的另一突起,是下门齿根部绕下臼齿齿根而向后的隆起,有些种类的与关节突等齐。下颌内侧有发达的咬肌窝。咬肌伸展过眶下孔着于其内壁。

齿式:1·0·0·3/1·0·0·3=16.门齿粗壮。臼齿是半高冠齿,齿根发育完善.齿冠平坦,有显著的珐琅质齿环和凹褶。上臼齿向后倾斜,下臼齿相反而向前倾斜,咬啮时靠齿环和凹褶及上下臼齿的倾斜交错而研磨纤维质的食物。

竹鼠颈肌发达,着生于宽阔的枕板;颧板和眶下孔的形态位置特殊,结合特化的咬肌,增强肌肉功能,大大提高掘土和咬啮适应.竹鼠多栖于竹林或竹树混交林中,有时也见于灌丛及草坡.主要食竹根,竹节,竹笋和芦苇根等纤维素多较坚硬的食物,危害整片竹林或森林.竹鼠油脂是治疗烧伤的优良外用药;肉味鲜美,视为上品,天上斑鸠,地下竹霸”"的美称。

本科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以印度北部,中南半岛和我国最多.西北至甘肃和陕西,多集中在长江以南各省,但海南岛和台湾未见分布.竹鼠科的分类地位到近年来才有较一致的意见.Gray(1831)描述广州附近的标本命名为竹鼠属Rhizomys,中华竹鼠R.sinensis以后,Thomas(1897)等均认为它是鼠科Muridae,鼢鼠科Spalacidae中的一群;Miller&Gidlay,1918和Ellerman,(1940)据竹鼠这一类群的咬肌上升到颧板上方眶下孔的内侧,而鼠科中的其他类群均不具这显著特征而将之独立成竹鼠科.本科有2亚科:

Tachyoryctinae分布于东非洲;Rhizomyinae分布于亚洲,我国仅1属Rhizom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