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图片 鉴别特征 地理分布 生态习性 医学重要性 防制 文献 备注
盾纹伊蚊组 Scutellaris Group 【鉴别特征】
查看:167  日期:2019/8/11 12:20:34
 
    头顶有正中银白纵条,两侧干覆暗褐宽鳞并有白纵条间断,暗区下面也有宽白鳞。十胸盾片有正中纵走银白线纹并通常在小盾前区分叉。小盾片各叶均具白鳞,中叶后缘可兼有少数褐鳞。后足跗节l一4有基白环或节3—4几乎全白.腹节背板有侧白斑或兼有基白带。雄蚊腹节Ⅸ背板两侧叶之间平齐、或呈弧形,半圆形或凸出呈山峰状。抱肢端节细长、臂状,指爪通常亚端位。小抱器各种各样。幼虫头毛4—C发达,细小,分支,位于近头前缘;5—C单支;6—C单支或分2支。腹节Ⅷ无栉板,栉齿具基侧缝 通常数个排为一行。呼吸竹乡数正竹:基突。尾鞍后缘简单或仅具短刺。腹毛4—X—8株,无栅前毛。4a,b-X单支;4c,d-X单支或分二支;4d-X略。
    盾纹伊蚊组址伊蚊小的一个重要类群,包括一些外形相当近似的蚊种。Huang(1972,1977)曾对尔南亚本组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澄清了一些混淆的问题。并把本组分为两个亚组,即白纹伊纹亚组(Albopictus Subgroup)和盾纹伊蚊亚组(Scutellaris Subgroup)。我国过去对本组种类虽有一些记载,但也有不少混淆之处。陆宝麟(1982,对其中力U白纹伊蚊亚组进行了较深入的分类研究,基本上搞清了我国这一重要类群,增加了2个新记录和1新种,使我国已知本组达9种之多,我省仅发现其中2种。
    白纹伊蚊亚组的共同特征是:触须具白鳞饰。中胸盾片有一由银白窄鳞形成的正巾纵纹,自前突部伸达翅基水平。翅上位的白鳞纵纹不完整,即前胸后背片和中胸盾片翅基前、翅基上鳞族不连成一纵纹而在该处仅有淡窄鳞,这是本亚组与盾纹伊蚊亚组的主要区别。后足咐节1—4有基白环或节3—4全白。雌蚊腹节Ⅷ腹板中央有一U形凹口。雄蚊腹节Ⅸ背呈板两侧叶间呈弧形、半圆形或山峰形。抱肢端节简单,臂状,指爪通常亚端位。肛侧片无竹。
    本亚组幼虫主要孳生于竹筒、树洞、石穴及容器积水中。多数成蚊白天叮吸人血,我国已知的9种中有3种分布于古北界,其它6种分布于东洋界,但白纹伊蚊可延伸至古北界。其中,白纹伊蚊和伪白纹伊蚊分布于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