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图片 鉴别特征 地理分布 生态习性 医学重要性 防制 文献 备注
高山姬鼠 Apodemus chevrieri( Milne-Edwards,1874) 【鉴别特征】
查看:426  日期:2019/8/26 11:10:17
 

鉴别特征 体形较大,尾短于头体长。体色鲜艳,富赭褐。体背中央没有纵行黑色条纹。颅骨有明显的眶上脊;前额部微凸但鼻骨后缘与额骨接壤处呈现纵长凹陷。第3上臼齿内侧两叶。

形态 (依贵定标本描述)体形略大,体重平均39.34,头体长平均105.88毫米,尾长平均88.48毫米,占头体长的83.57%。耳小,平均长15.59毫米,向前折达不到眼角。体背及四肢外侧呈赭褐色而偏赤,其间杂有黑毛并向背中线密集,致色更深暗,但不形成黑线。毛基深灰。眼周毛色鲜淡,大多数个体构成淡色环.耳壳两面均被短毛,与附近的颜色一致。下体从颏到肛门,包括四肢内侧毛白色而带深灰毛基;体侧未见黑毛参杂故色鲜艳足背灰白。尾二色,从黑棕渐转向白色的腹面;尾毛短细而疏,未能遮盖鳞环。有些个体的尾基及四肢内侧背腹交界处有鲜艳橙黄毛区。乳式:2-2=8。

颅骨为本属中较大者,颅全长平均28.33毫米。颅顶前额微凸,眶上脊明显,从眶间作弧形向顶骨延伸成颞脊,再后延达顶骨外缘的中央;鼻骨与额骨连接处有纵行的微凹。门齿孔短宽,其长5.61毫米,后缘刚达第1上日齿前缘横线,腭长平均12.84毫米,后缘超过第3上臼齿的后缘横线,听泡中等,听泡长不低于5.3毫米。

1上白齿齿冠长等于第2上白齿加第3上白齿的和,3横脊各有3个齿突,各横脊的中央齿突(t246)最大,位置颌前,舌缘3齿突(t147)明显,t1后移;有些个体在后跟外有副齿突(t9),以幼体更明显。第2上白齿舌缘的3个齿突发达,前外角没有齿突(t3),后外角(t9)退化但还留下纤细的小尖。第3上白齿舌缘齿突成2叶。

讨论 高山姬鼠是姬鼠属中保存在我国西南高地的原始类型。Milne-Edwards(1874)命名,归于小家鼠属下, Mus chevrieri. Thomas(1911)描述甘肃和四川的标本时命名为A. speciosus chevrieri作为小林姬鼠的东方种,同时将甘肃文县的定名为A. fergussoni,其后 Thomas(1912)承认应是A.s. chevrieri; Thomas(1923)将A.s. chevrieri提升为独立种A. chevrieri. Allen(1927,1940)和 Ellerman(1951)等又降为亚种。汪松和梁智明等(1980)通过西南3省姬鼠亚属全面调查,认为应恢复其种的阶元。在贵州省兽类调查史中, Stager(1949)已在贵阳捕获高山姬鼠,但其报告是将它和黑线姬鼠混合生态分布于西南季风影响的高原地带。生活在1000米以上的丛林或坡地,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数量分布差异明显,据云南德钦的调查以2500-3000米的捕获率(与总捕鼠量的%)最高占31.4%;在云南是优势鼠种。1974年5月在贵定捕获3只雌鼠中有2只孕鼠;1975年6月绥阳仅捕获1只雌鼠是孕鼠,胚胎鼠4-5.睾丸数18-21x11-1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