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图片 鉴别特征 地理分布 生态习性 医学重要性 防制 文献 备注
三带喙库蚊 【生态习性】
查看:451  日期:2018/7/21 12:08:36
 

幼虫孳生于城乡清净或稍污染。静止或半流动的水体中,习见于向阳泥底、水位较低,水质清洁、漂浮植物丛生的水域。如水田、池塘、沼泽、水坑、洼地、山溪、积水、灌溉沟渠等。偶见于海滨咸水、石穴、盆罐、树洞或污水坑等。

29℃±1℃实验室的条件下,一个世代需18-26天,平均21天。每只雌蚊约产5个卵块,每个卵块有卵百余粒。

本蚊种黄昏时有群舞习惯。一些通宵人帐诱观察表明,全夜维持一定的活动水平,通常在午夜前(21-22时)有一活动高峰,但其活动可随日落时间的提早而前移,显示了光线对其活动高峰出现时间的影响,可因季节不同而变化。另外,在黎明前(4时)也可有一个较次的高峰。

雌蚊为习见的吸血蚊种,嗜吸畜血,兼吸人血。综合各地报告,包括胃血鉴定表明,本蚊种尤嗜吸水牛,黄牛、马和猪血,此外,还吸羊、狗、猫、驴、鸡、鸭血等。吸人血的比例一般并不大,但在无音血可吸或接近人体的条件适宜时,则吸人血的比例显著上升。

季节分布随地区而不同。在南方亚热带地区,几乎经年活动。在温带地区其季节消长大致有两个类型。华北、东北、内蒙等地区,全年活动约4个月,自6月至7月中旬开始出现(北京地区在5月下旬即可发现幼虫的活动),8月份出现高峰,9月中旬以后显著下降,10月中旬后即消失,其消长曲线属单峰型。在华中地区,全年活动5-7个月不等。白5月上旬至6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和8月至9月先后出现两个高峰,10月中旬以后消失,消长曲线属双峰型,但河南的调查却是单峰型。

本教种通常以成蚊越冬,国外曾报告越冬蚊栖息于野外植物丛中,但在国内尚未得到证实。许多调在发现。早春从野外采到的越冬蚊多是末吸血或产卵的新蚊子,仅有少数在秋天新羽化的雌蚊吸血并发生生殖营养脱节而进入越冬期。在南方,如在福建省福州和贵州省罗甸则元月份仍可采到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