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图片 鉴别特征 地理分布 生态习性 医学重要性 防制 文献 备注
伊蚊亚属 Subgenus Aedes 【鉴别特征】
查看:145  日期:2019/8/11 10:02:30
 
   头顶平覆宽鳞和窄鳞。两性触须均短,雌蚊触须约为喙长的1/6—1/8,雄蚊触须约为喙长的1/6 — 1/10。喙暗褐,约与前股等长。中胸盾片和小盾片无宽鳞。中胸侧板的鳞簇不发达。无中胸后侧下鬃。翅鳞暗。各足跗节全暗。雌蚊腹节Ⅷ全部或大部缩入腹节Ⅶ内,尾须长。雄蚊腹节Ⅸ背板中断,具侧叶。抱肢基节亚基背内叶上有密生而排列整齐的小毛;内叶分叉,末分化为典型的小抱器,故又名拟小抱器。抱肢端节着生于基节的亚端位,五指爪,基部内侧分出一短肢。肛侧片简单,无肛毛。阳茎筒状,分为二侧板,每侧板由3块小骨片联合而成。幼虫触角有小刺,触角毛1—A多分支。头毛序与伊状蚊亚属相似,位于唇基中部。4—C细小,分支,6—C位于5—C之前外,4—6C均分多支。栉齿通常10多个,排为不整齐的l一2行,每个栉齿末端为一强大尖刺,两侧具繸。末2—3个梳齿间距大。呼吸管毛1—S位于管中央之后,背侧和端腹侧通常有附加副毛。腹节X通常有栅前毛。
   本亚属分布于全北界、东洋界和澳洲界。全世界已发现24种(Knight et  Stone,1977)。中国已知有5种。贵州省仅发现那坡伊蚊1种。其余4种主要分布于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