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图片 鉴别特征 地理分布 生态习性 医学重要性 防制 文献 备注
暗褐竹鼠Rhizomys wardi Thomas,1921 【鉴别特征】
查看:395  日期:2019/8/26 10:35:45
 

鉴别特征 体色深,暗烟褐,体形特大。尾很短仅及头体长的1/4-1/5,颞脊后合成矢状脊。枕高显著,枕板趋于方形。

形态 (依江口标本描述)体形粗壮,头体长340-390毫米,平均367毫米。四肢短壮,爪强;尾短。体毛长而柔软,具丝光。背色一致暗烟褐,毛基烟灰,毛尖棕褐而不白腹毛稀少而短,多灰白色。足背色如体背.尾色较淡,而毛稀颅骨粗壮,尾短宽。眶下孔较圆,宽度等于或略大于高,眶间宽极窄,仅占枕鼻长的11.51%。额骨前区略拱,颞脊最后合成矢状脊,脊棱很发达,高隆锋利为国内竹鼠之冠,枕高特大,模式标本的枕高/枕板高为30/40.5毫米,云南泸水标本最突出的个体为35.1/35.9毫米,致使枕板轮廓接近方形。齿隙最大,平均25.85毫米,占枕鼻长的34.90%,等于臼齿列长的1.5倍。

牙齿形态与中华竹鼠的近似,上颊齿列短,平均1522毫米,占颅全长的1921%,白齿齿冠较高。

讨论 本种由Thomas(1921)据东缅甸的标本命名,Ellerman(1940)归入四川的R.visite,并作为它的亚种。

Alen(1940),Ellerman(1947,1951,1961)将本种归为R.s.ward.王应详研究了滇西的R.sinensisR.wardi的标本,认为两者间形态有差异;分布区相重叠,有同域现象,R.wardi应恢复其种的地位,我们同意这意见、贵州梵净山的暗褐竹鼠应为独立种R.wardi,它与R.sinensis的鉴别在于它的体形和体色的不同,枕板特异,枕高显著。